- 发布日期:2025-02-04 20:37 点击次数:123
在咱们国家的现代史上,野心勃勃的人大有人在,可张国焘却很特别。开国将军许世友就讲过:“在共产党里,除了毛主席,没谁能成为他的对手。”
这个人啊,外界对他的评价各种各样的,他是个内在和外在冲突很厉害的人呢。就因为他,大名鼎鼎的李大钊牺牲了。
在咱们国家最动荡不安的二三十年代,他曾经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中的一个,可到后来却叛变了,最终在加拿大的养老院里被冻死了,下场真的很悲惨。
他到了晚年写了一部回忆录。在这部回忆录里,他不但诋毁好多曾经和他共事过的“战友”,连毛泽东他也诋毁。张国焘这么干,他的妻子杨子烈都看不下去了,还大骂张国焘“没有良心”呢。
算一下的话,他背叛党已经41年了,在这41年当中,他做了好多危害党中央的事呢。
他死了的第二天,他老婆杨子烈就以家属的身份给他办了后事。整个殡葬的事儿办得特别简单,公墓上写的是他老婆杨子烈的名字。
杨子烈去世之后呢,她公墓上亲属那一栏是空着的。这就说明啊,他的妻子都不认同他做的那些事儿。不过从亲情的角度来讲,杨子烈说到底还是张国焘的妻子。
这个人到底做了啥,能被开国将军许世友这么评价呢?
【张国焘执意要叛逃】
1938年4月4日那天,张国焘借着代表边区政府跟国民党政府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一块儿祭拜黄帝陵的机会,离开了延安。就从这个时候起,他的人生走向就不一样了。
有个值得说一下的事,张国焘要走的时候,周总理心里是有数的。所以呢,周总理一开始就劝张国焘,可张国焘根本不听劝。到最后,周总理就提议他给毛主席和张闻天那些人写个电报。
他发电报说:“弟今晚到武汉了,没打招呼就走了,希望能在武汉给安排点工作。”
他把电报发出去以后,就动身去武汉东站了,紧接着就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报。
电报里,毛主席想把他挽留下来。之后呢,周总理、博古他们和张国焘在饭店碰了面。周总理当时就说,希望他能留下来,还说:过两天再答复也成。
可是谁都没料到,张国焘好像早就下了决心,铁了心要走,连他老婆都没告诉呢。后来他老婆走了,这就表明他要走这事是板上钉钉的了。
周总理他们还在等着张国焘消息的时候呢,张国焘早就跑去找军统的头头戴笠了,还向戴笠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这事儿是后来才被人知道的。
5月16日,中组部给杨子烈打了个电话,让她马上过来一下,当时杨子烈完全不知情。
杨子烈到了目的地,一瞧陈云也在呢,立马就觉得这事儿恐怕不简单。
杨子烈坐下之后,陈云说话了:“我也不兜圈子了,你知不知道咱们党内最近发生的事儿呢?”
那时候陈云轻声细语地发问,杨子烈一下子没明白过来,就反问道:“啥事儿呀?”
陈云瞧着她的表情还有举动,心里就明白她是不知道的,于是直截了当地说:“张国焘跑了!”
接着陈云站起来找出一封信,把信交给了杨子烈。杨子烈看了信以后,一下子不知道该咋办才好。她觉得丈夫这么做是不对的,可她当时怀着张国焘的孩子,都已经6个月了。
在那个时候,旧思想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杨子烈不得不考虑这点。
第二天早晨,杨子烈就去找毛泽东了,她说道:“我打算去汉口,把张国焘给带回来。”
毛主席听完后特别高兴,都竖起大拇指说道:“你要是能把他给找回来呀,那你可就是共产党的大功臣喽。”
过了些日子,杨子烈大着肚子来找毛泽东。这一回啊,她是想让毛主席批准她追随丈夫去,毛主席也懂她的想法。
碰到这种情况,毛主席也不好再多说啥了,就叮嘱她:“你没错,都是他的错。你到汉口以后,将来生孩子的所有花费,党都会承担的,不管啥时候,你都能再回到党内来。”
不过得留意一下,后来经过一连串的调查才知道,张国焘叛逃这事儿其实早就盘算好了的。
这么讲是因为张国焘早就有所准备了。
张国焘本名叫张特立,1897年在江西省萍乡县出生。张国焘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家境特别好,吃穿不愁。他还是家里的长子呢,所以成长的过程一直很顺遂。
1916年的时候,张国焘到北京大学念书去了。在上学期间,他对革命有了很大的兴趣。当时呢,李大钊在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张国焘特别敬佩李大钊,于是就专门跑去拜访他。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认识了毛主席。
那时候毛主席还是湖南的学生呢,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毛主席他们都特别尊敬李大钊,这样一来,彼此就慢慢熟络了。
后来毛主席在回忆李大钊的时候说道:“我这一辈子都会感恩他。正是因为李大钊同志,我才真正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要是没有他的教导,我都不知道自己如今会是什么样呢。”
有一点得说说,毛主席和张国焘都想给中国出份力。不过张国焘这人特别自傲,老是把自己的优越感秀出来。在这样的情形下,张国焘有点瞧不上毛泽东,还说“他不就是个穷学生嘛”。
毛泽东也很清楚张国焘的那种“傲娇”,他曾经回忆时讲道:“我明白,他打心底里瞧不上我这个乡下人。”
后来张国焘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这人两面三刀,一门心思追求权力。
张国焘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是李大钊推荐的,后来他被大家选为党的组织主任。
在中共三大的时候,张国焘没能选上中央委员。他之前担任的中央组织部长这个职位呢,就由毛主席接手了。
张国焘回北京的时候,让北洋政府给抓走了。他呢,直接就把李大钊给供出去了,就因为这个,李大钊遇害了。
1935年6月的时候,中央红军和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会师了,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动了分裂红军的念头。
毛主席曾讲过:在长征的时候,我和张国焘作斗争,那是我这一辈子里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同年10月的时候,毛主席打算带着部队往北上走,可张国焘呢,他一个劲儿地反对,非要领着部队往南下去。再后来啊,在行军途中打了一场仗,这一打啊,部队的兵力就折损了一半呢。
后来毛主席公开讲话,表明张国焘主张的路线完全错了。
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就产生了想要离开的念头。
不过得注意啊,张国焘跑去投奔国民党了,他的日子过得可不咋样。
【张国焘叛逃后】
张国焘刚到国民党那边的时候,蒋介石对他期望特别高,还专门让陈立夫去跟他谈话,问他想做啥工作呢。
张国焘称,他希望国民党能出钱又出面,帮他弄一个定期发行的民办刊物,目的是“唤醒”年轻人。
国民党听到这话后并不赞同,他们只想从他身上捞到“好处”,而不想为他付出。
蒋介石虽然没同意,可还是打算用这个人。所以在当时,张国焘对国民党来说是有利用价值的。
那时候国际形势不稳定,那些特务组织特别招人烦。他们寻思张国焘肯定掌握着一些情报和线索呢,于是陈立夫就跟他讲:“你到特务组织那儿去工作吧。”
后来,远处的胡宗南也公然说“希望让张国焘过去”,能看出来,在当时张国焘还是挺受欢迎的。
可蒋介石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先把张国焘给留下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国焘偶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自己被共产党开除党籍的报道。看到这报道的时候,他倒没发火,就是觉得挺难为情的,甚至还觉得共产党这是在捉弄他、嘲笑他呢。
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才把他安排到戴笠身边工作。沈醉曾经担任军统总务处长,后来他回忆说:那时候,戴笠对张国焘寄予厚望,觉得张国焘要是肯下力气做事,对中共来说就会非常不利。所以,戴笠每次请客的时候,都会特意把张国焘带上,还会用特别高傲的腔调向大家介绍他。
后来张国焘就想耍些小手段来搅乱延安那边,可一直都没能给延安带去啥影响。他这“成绩”没达到要求,戴笠慢慢就对他失望了。
就这么一直到了1942年的时候,重庆那边的国民党偷偷抓了一个地下党员。审了半天,这人啥都不交代。这时候,国民党就想起张国焘来了。
张国焘刚进去那会儿,对方的眼神先是有点吃惊,不过很快就流露出鄙视的神情了。
瞧到这情形,张国焘缓缓地坐了下来,想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迫使对方就范,可对方态度特别坚决,说道:“我就是死也不会那么干的,死有啥可怕的呢。”
张国焘见他态度这般坚决,一下子觉得没脸面对他。张国焘以前也是党员呢,可现在却站到了对立面,居然还审问以前的同事。
张国焘离开的时候,丢下一句话:“我这也是为你着想呢,你再琢磨琢磨。”
后来啊,那个党员壮烈牺牲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个字都没吐露。
在这种情形之下,国民党是越来越讨厌张国焘了。这么久了,他都没做出啥贡献来。
蒋介石这人疑心很重,对叛徒更是如此。他老觉得,一个能背叛别人的人,也有背叛自己的可能。所以呢,那些投奔他的人,他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去对待,有时候还会利用人家。
张国焘没了“价值”以后,蒋介石就找戴笠商量这事儿。商量完了,戴笠就定出了八个字的原则:尊而不敬,用而又防。
后来,军统内部专门设置了一个名为“督查室防奸股”的组织,这个组织是用来监视叛徒的恶劣活动的,张国焘就在被监视的人员当中。
张国焘一直都不可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战友,就这么回事儿。
后来,国家的局势有了变化,国民党不断遭受挫败,张国焘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了。
1945年抗日战争打完了,张国焘落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在国民党那边都没捞着个职位。后来他打算去台湾,可国民党不让他去。
在这之前,张国焘好多次跟国民党说自己想去台湾,可国民党每次都以“留在大陆用处更大”这个理由拒绝他。
张国焘左思右想,总觉得这样不行,留在大陆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于是他打算放低架子,用一种近乎乞讨的口吻说:“让我去台湾吧,我想当个普通老百姓,写点文章、作点诗啥的。”
但还是被拒绝了,毛人凤的态度也不好了,他跟张国焘讲:“你就得留在大陆,就算到了台湾,我们也不欢迎你。”
张国焘听到这话,也明白啥意思了,就是蒋介石不会让他去呗。
其实啊,蒋介石老早就跟他信得过的人讲过:“中共的叛徒,我是不会接纳的。”
蒋介石知道张国焘想跟着去台湾的时候,就直接跟毛人凤讲:“别让他过来。”
张国焘对蒋介石用完就甩的做法气得不行,可他啥办法也没有,就只剩一肚子气了。
1948年的时候,张国焘都50岁了,他还带着三个孩子,终于登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
张国焘觉得自己文采挺好,为了糊口就办了个报社。可台湾当局哪会让他舒坦呢,眼瞅着报社都快装修好了,台湾当局就借着公家的名义给强行收走了。
张国焘碰到这种状况,只能不在台湾待了,然后就去了香港。那时候正好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
在香港那边,他还是靠写稿件来维持生活。那时候,美国的报社瞅见他的建档经历,他就开始写些批评大陆的文章了,日子过得也还凑合。
后来黄金特别热门,张国焘就想趁着这个机会捞一笔,把自己的积蓄都换成了黄金。但倒霉的是,朝鲜战争一爆发,黄金价格就受到了影响,张国焘手上的黄金一下子就不值钱了,这下他又变得啥都没有了。
张国焘到了这种地步,又没了办法,就打算联系毛泽东,承认自己的错误,好谋个一官半职。
【开始寻找出路】
1953年的时候,他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在信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不告而去,歉甚。”
毛主席看到信件后并没有装作没看见,而是把以前的事儿都想起来了。他想到张国焘日子过得也挺难的,再考虑到以前的交情,就回了封信说:你能回大陆来,不过得为以前叛逃的事儿写个检讨。
张国焘看到回信后,就没再有进一步的举动了。那时候,他盼着党中央能给他个职位,好让自己能活下去。可毛泽东要求他得承认错误,还得做检讨,于是他就放弃了。
后来他接着给美国的报社写文章,在这期间,他还是不停地批评大陆。
就这么过了5年,一直到1958年的时候,已经61岁的他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信里说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不好,期望大陆这边能给他个职位,他想要为政府效力呢。
张国焘一直都没提到自己的错处,他心里仍然想着权力和地位呢。
这一回毛主席还是答复他了,说:能回大陆,也会给他个职位,不过有个条件,就是得跟美国那边断了往来,老老实实地按照党的要求做事。
张国焘看到这样的回信后,又不乐意了,他不想舍弃现有的所有东西。
张国焘这人可自私自利了呢。他呀,毛泽东都两次写信同意他回大陆,结果呢,到最后啥事都没干成,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后来朝鲜战争美国打输了,美国就开始重新看待中国了。这时候美国就去找张国焘打探消息,前前后后采访了他几回,等发现他也没什么有用的消息能说,就又把他给抛弃了。
这就表示他没收入来源了。后来美国有一所大学打算让他写回忆录,每个月给他2000港元的报酬,张国焘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他花了4年写《我的回忆》,这书的内容在1965年开始于香港《明报周刊》连载。
张国焘在香港待了20多年后就进入了晚年。于是呢,他打算去多伦多跟大儿子一起生活。
可是过了一阵子,张国焘没辙了,只能去养老院。为啥呢?他儿子平常工作太忙了,张国焘身体那时候已经出毛病了,他儿子根本就没法照顾他。正巧当地有一家免费的养老院,张国焘就打算去那儿调养身体。
养老院虽然免费,可实际上还是得花钱。他实在没辙了,就想到一个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他写了封信,指望蒋经国看在过去的情分上能帮帮他。
蒋经国跟蒋介石可不一样呢。当初啊,张国焘参与商量怎么帮蒋经国和苏联谈判的事儿,就这么着,蒋经国才没被流放呢。
就这么着,蒋经国最后给了他1万美元。
他有钱了,可在养老院的生活质量却特别差。
1979年12月3日的半夜,张国焘想翻个身,这一翻可就不太利索,身上盖的棉被被他弄掉到地上了。他打算起身把被子拿起来,可他瘫痪了呀,费了半天劲,到底也没能把被子拿起来。
12月的时候,加拿大正是冬天呢,天气特别冷。张国焘没盖被子,第二天就被人发现冻死在床上了,他死的时候82岁。
蒋经国给了张国焘不少钱,没想到最后他儿子连丧葬费都拿不出。他儿子说钱都拿去治病了,花得一干二净。后来他儿子又向台湾那边求救,这才把张国焘安置在加拿大的松山园里。